第四章-波瀾再起

 

秦國一百零七年,罪婦藍氏為其子司空塵奪權位,毒害惠帝,後事跡洩漏失敗。

罪婦藍氏奪其封號,流放邊疆,永世不得回京。

永安王憐其母愛子之心,自願替其母流放邊地,罪婦藍氏雖免去流放之罪,因長年思子鬱悒成疾,三年後病逝於南宮。

 

南宮行郊

 

「母妃,母妃,你看誰來了?」

 

司空塵高興地跑進內殿,拉著貌美卻帶有風霜的女子。

 

「你呀!都是個王爺了,還這樣毛毛躁躁的。」

 

一雍容華貴的女子寵溺地拍掉少年衣袍沾染的煙塵,任由其帶往水榭。

 

俊秀少年走進水榭,便鬆開女子的手,撲入據說是當今聖上的懷裡。

 

「珵皇兄,你看我把母妃帶來了。」

 

「塵兒,快下來。」

 

女子失態地上前拉下少年慌忙跪罪。

 

「藍太妃何罪之有?」

 

溫文儒雅的男子微笑望著跪伏在地的女子...

 

藍玉燕,妳最好是沒有異心,不然...呵...

 

「是呀,母妃快起來吧!」

 

少年扶起跪地的女子。

 

「謝陛下。」

 

憑什麼明明都是兒子,你柳如顏的兒子就是皇上,我藍玉燕的兒子卻只能是空有封號的王爺,我不服。

 

女子垂首掩去眸中恨意,掐斷了精美指套。



------------

 

三年後,

 

「塵兒,來試試這件衣服合不合身?」

 

貌美的女子拿著件明黃色的衣衫在少年身上擺弄,

 

「母妃,妳在做什麼?珵皇兄只是身體微恙而已,就算珵皇兄不長於世,那位置也輪不到我。」

 

小王爺推開女子,將衣衫丟在地上,錯愕地望著自己的生母。



「微恙?哈哈哈~柳如顏哪柳如顏妳作夢也沒想到用盡心機捧上龍座的兒子,會栽在自己痛恨的敵人手上。」

 

藍太妃跌坐在地,癲狂地大笑眼睛充滿血絲,陷入瘋魔的狀態。

 

「母妃,妳在胡說什麼,珵皇兄不是感染了風寒而已嗎?」

 

小王爺慌亂地抓著藍太妃的衣袖逼問,心裡對這已陷入瘋魔的女子感到畏懼,她真的還是那個對任何人都很溫柔的母妃嗎?

 

「風寒?被我下了生蛇蠱,他會慢慢的被啃食掉血肉,連御醫都查不出問題,他會跟柳如顏一樣。哈哈哈~」

 

「母妃,珵皇兄一向待你如母,你為什麼要對他下蠱?」

 

「為什麼?要怪就怪他是柳如顏的兒子。」

 

「是嗎?我倒慶幸我是我母后的孩子,而不是其他妃嬪的孩子,不然就會跟四弟他們一樣了吧!藍太妃,我說的對嗎?」

 

「你不是在紫宸殿?不可能,你怎麼會沒事?我知道了,是青衣。不愧是柳如顏的兒子,竟然買通我身邊的婢女。」

 

藍太妃有些戒備地瞪視著突然出現的男子。

 

「你好像誤會了什麼?青衣從進宮前就是我母后的侍女,為你才特別安排進宮的。」

 

「不可能,我明明....」

 

「明明找人查過了是嗎?身為苗疆土司之女都能偽裝成一舞伎,小小婢女又有何難?」

 

「就算你知道了又能怎樣?中了蠱,不出三五年必死無疑。」

 

「朕有告訴過你,朕的母后是為父皇試藥而亡,而不是死於蠱毒嗎?」

 

「不可能,你胡說,胡說..」

 

藍太妃蜷縮著身子,遠離那危險的人。

 

「是真是假,你應該比我清楚才是,藍太妃。」

 

「來人,傳朕指令,罪婦藍氏意圖弒君,奪其封號流放邊疆,永不得回京。三日後離京。」

 

「珵...珵皇兄我代母妃去吧!母妃身子不好撐不到邊關,塵兒,塵兒就求你這一次了。」司空塵重重的跪在地上,怎麼也不敢抬頭。



「隨你。」

 

男子面帶冰霜地負手離去。



三日之後,

 

永安王代其生母罪婦藍氏,永放邊疆不得回京。

 

若干年後,罪婦藍氏因思子不得鬱結成疾,病逝於南宮,無人聞問。

 

 

---------來科普的後記

 

從第一個先來吧!

 

鬱悒成疾   _出自

心郁邑餘侘傺兮。――《楚辭·九章·惜誦》


獨鬱悒而誰與語!――司馬遷《報任安書》


中國古代宮廷禮儀講解

1、皇家祭祀

祭天也稱祀天、郊祀、南郊,是帝王祭祀天神的大典,也是曆代帝王祭祀典禮中最莊嚴、最隆重的活動。

齋戒:分為三種,散戒、致齋、清齋。齋戒期間,帝王以及其他所有參加典禮儀式的文武侍臣必須沐浴更衣不飲酒、不吃葷,更不能近女色,用來表示對天的虔誠。

陳設:祭天時的陳設要求更嚴格,主要包括待事的次序、即事的位置、門外的位置、犧牲器具的位置、席神的位置。嚴格按照規章來進行,這一點對於我們今天的生活也產生很深遠的影響,如一般魚之類的菜會放在中間等。

省牲器:把各種禮器安放於各個規定位置,隨後對其進行清洗、打掃等工作。

2、帝王典禮

登基大典、冊封太子大典、皇帝婚儀(六禮: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皇帝生日節慶、上尊號和徽號儀、皇家節日典禮。

3、宮廷政治禮儀——朝會禮儀

大朝:帝王大會文武百官,有時也包括外國使臣。是一種十分莊重的典禮。

常朝:是帝王處理國政的重要活動之一。朝儀是帝王與文物百官在朝堂上處理政務的相關禮儀的規定。

宋代朝儀按照官職大小以及職位高低明確規定了文武百官入朝的秩序: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郡王、太子少保、大都尉、大都護、禦史大夫、六部尚書、侍郎、大理寺卿等。

4、宮廷生活禮儀

主要針對群體是女性,包括皇後、妃嬪、選侍…三宮六院。下麵以清朝宮廷禮儀為例來說明。

皇後的冠服有禮服和吉服之分,逢大典穿禮服,平常穿吉服。禮服,朝冠頂飾分三層,繡三隻小金鳳,飾有珍珠,最頂端有一顆大東珠;紅帽纓周圍還有七隻小金鳳,後麵有一個「金翟」,裝點名貴的貓眼石、珍珠;翟尾由五串珍珠編就,共三百零一顆珠子。朝袍為明黃色,前胸後背繡著金龍,穿插五色雲朵,下有海水紋。朝裙有疊褶,朝褂子形狀類似坎肩。吉服花紋比較簡單,但是織繡華麗,做工極為精細。

出自谷哥大神

 

上面是補充

下面會簡單說明見到什麼人該行什麼禮

 

中國古代行封建,皇帝最大。

但因中國人講求孝道,所以皇上僅需以口頭向太后請安,太后頷首即可。

 

皇后因為上頭還有皇上跟太后

所以有請安禮和半叩禮

 

請安禮,因皇后地位僅次皇上,所以只需屈膝行禮。

 

半叩禮,通常是在祭典宴會上,跪地頷首但頭不碰地。

 

妃嬪則以位階來往下推算。

 

奴婢公公只有叩禮。

 

官員其實跟公公沒差多少,到後期幾乎一樣。

 

最後是蠱毒

 

巫蠱為一種操縱毒蟲,並以咒詛害人的巫術,也叫蠱術。屬於黑巫術的一種,盛行於部落型態的傳統社會之中。

在學術上,巫蠱也稱作蠱毒巫術(poisonous magic)。

 

蠱字鳥蟲體

施用巫蠱又叫下蠱放蠱蠱惑。後來蠱惑引申為迷惑人心,粵語中再引申成狡猾的意思,整蠱在粵語中也有戲弄的意思。

 

巫師用一種特殊毒蟲左右人的一切,服務於某種特定的目的,巫師以毒蟲迫使人順從其意志,任憑操控。除了毒蟲之外,亦可操縱蛇、蛙、鳥、狗、貓等動物。與道士的召鬼法類似,只是使用的對象不同。放蠱的目的在於加害自己的仇敵,或用於報復他人,使役動物的靈魂為其服務,盜取他人財富作為已用,但蠱也有用於醫學及其它領域。干寶在《搜神記》描繪到,「滎陽郡(今河南省)有一家姓廖,累世為蠱,以此致富。後取新婦,不以此語之。遇家人咸出,唯此婦守舍,忽見屋中有大缸。婦試發之。見有大蛇,婦乃作湯,灌殺之。及家人歸,婦具白其事,舉家驚惋。未幾。其家疾疫,死亡略盡。」

 

造蠱

「蠱」是一種人工畜養的毒蟲。將不同種類的多隻毒蟲(俗稱百毒)放在瓦罐或罎中,使其互相咬殺,並吞食屍體,最後存活下來的毒蟲就叫「蠱」。

最早在隋朝已有記載此法。《隋書·地理志下》:「新安、永嘉、建安、遂安、鄱陽、九江、臨川、廬陵、南康、宜春,其俗又頗同豫章,而廬陵人厖淳,率多壽考。然此數郡,往往畜蠱,而 宜春 偏甚。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種蟲,大者至蛇,小者至蝨,合置器中,令自相啖,餘一種存者留之。蛇則曰蛇蠱,蝨則曰蝨蠱,行以殺人。使人食之入腹,蠱食其人五臟。人死則其產業移入蠱主之家。三年不殺他人,則畜蠱者自鍾其弊。累世子孫,相傳不絕,亦有隨女子嫁焉。干寶謂之為鬼,其實非也。自侯景亂後,蠱家多絕,既無主人,故飛游道路之中則殞焉。」唐代亦沿襲此法,《通書·六書略上》說「造蠱之法,以百蟲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為蠱。」《嶺南衛生方》在「制蠱之法,將百蟲置器密封之。使其自相啖食,經年後,獨存者為蠱。」

 

放蠱

根據文獻記載:「江南數郡有畜蠱者,主人行之以殺人。行飲食中,人不覺也。其家絕滅者,則飛游妄走,中之則斃。」[1]放蠱的人通常會將蠱蟲或蠱藥研磨成粉末狀,放入飲食或飲水之中,或用指甲彈在衣物上。有的必須開壇作法,施厭魅之術使人中蠱。有的則是將有蠱的衣服、物品放置在路中央,任由人去撿拾,拾獲者即是把蠱帶回家中,那家人就成了有蠱的人家。



  生蛇蠱的害人:中毒的情況,與陰蛇蠱害人相似,但也有些異點。即腫起物,長二三寸,跳動,吃肉則止;蠱入則成形,或為蛇、或為肉鱉,在身內各處亂咬,頭也很痛,夜間更甚;又有外蛇隨風入毛孔來咬,內外交攻,真是無法求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鍊鄙 的頭像
    鍊鄙

    鏈鄙的部落格

    鍊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